挤出机辅机

产品信息

  献县小平王乡编织袋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,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,凭借优良的质量和服务,小平王乡一度成为华北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。目前,全乡年加工能力能达到1.8亿条,产值达到4500余万元,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0人,是小平王乡最大的税收产业。在取得经济效益同时,增加了小平王乡的就业机会,实现了农民打工不出家门。

  7月15日,记者在小平王乡抛军哨村见到一片忙碌景象,工人们在车间里抽纱、编织、锁边……经过几道工序,一个个蔬菜专用编织袋走下生产线。

  小平王乡乡长杨连军自豪地说:“可别小看我们这不起眼的编织袋,现在它已销到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等7个省,年缴纳税款百余万元。”

  抛军哨村是小平王乡有名的编织袋生产村。这是个只有478人的小村,以前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1994年,村里有几位能人自掏腰包到南方考察致富项目,他们发现江苏有的地方几乎全村村民都在加工装蔬菜的编织袋,而且产品很畅销。回来后,村民韩中文、韩广中等人便先后办起了编织袋加工厂,经过几年的摸索打拼,小小编织袋慢慢的变成为一项带动全村致富的产业。现在,村里上规模的厂子有7个,还有不少家庭作坊。

  村民韩玉民和妻子都在村里的编织袋加工厂上班,地里的活一点都不耽误,一个月还能多挣1000多元。目前,抛军哨村有200多位农民从事这项产业,人均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,是全乡第一个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的村子。

  虽然抛军哨村民靠编织袋致富了,但村风仍然十分淳朴,周围村庄有农民前来“学艺”,村民也丝毫没有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他们。目前,在抛军哨村的带动下,周边有十五六个村子的30多位农民也办起了编织袋加工厂,有200多位农民在这些厂子里上班。

  小平王乡编织袋产业虽然起步早,但落后的生产的基本工艺、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一度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:产品质量很难保证,经营户不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,影响了产品销路。所以迫切地需要将这些散户经营者组织起来,2006年,乡政府组织建立了编织袋协会。编织袋协会成员在内部定期交流,实行统一进料,分户生产,统一销售,使其市场竞争力慢慢地加强,企业规模也在逐年扩大。

  此外,乡党委、政府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厂长到山东等地考察,并投资建成了大平圆织机厂,该厂法人代表韩大平,投资120万元新上圆织机40台,年生产网袋可达2000万条,年产值300万元,年利润在30万元以上。

  如今,小平王乡编织袋制造业慢慢的变成了乡里的支柱产业,全乡生产编织袋的企业达到27家。另外,由于编织袋公司制作的产品只是半成品,要进一步加工,为此,更带动了一大批锁边加工户,目前从事锁边加工的农民已达上百户,几乎遍布全乡15个村,成为小平王乡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一大亮点。

  今年下半年,小平王乡计划再新上投资50万元以上企业13家,使全乡编织袋厂达到40家,抽丝厂2家,再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人,建成集抽丝、编织、锁边、销售、运输于一体的抛军哨“编织集团”,来提升市场竞争力,力争使小平王乡成为华北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。刘 浩 田佳禹 左大中